招教常考——六大萌芽时期“人物思想”

来源:时间:2018-07-24责任编辑:liujunxia

关键词: 全国招教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教育学的发展分为萌芽、创立和发展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教育人物及教育著作,并且这些人物及著作也是教师类考试的常考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常考单选或者多选,主要考察人物与著作、思想的对应。

本次主要是总结萌芽时期我国和西方的一些常考教育人物及其著作。

一、中国

1.《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其主要思想如下:

(1)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化民为俗、其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2)启发性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

(3)循序渐进:“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孙】。

(4)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长善救失:“学者有四失,教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6)及时施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7)课内外相结合:“时教有正业,退息有居学”、“藏息相辅”。

2.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和弟子的言论专著《论语》中。即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等,都有重要体现。

孔子的学说是以“仁”为的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仁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克己复礼为仁”);继承西周六艺教育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其主要思想如下:

(1)启发性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全面教育:“有教无类。”

(3)因材施教:朱熹总结“夫子施教各因其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4)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行统一:“力行而近乎仁。”

(6)榜样示范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二、西方

西方主要就是古希腊的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的昆体良。

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他认为:教育是思想上的接生,强调教育应该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第一步是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要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是定义,在问答过程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是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2.柏拉图的《理想国》。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就是通过教育。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早提倡者。

3.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秉承柏拉图的“理性说”,提倡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这是教育的高目的;注意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4.古罗马的昆体良。他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在这一著作中昆体良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阶段。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