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8
试 卷 一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列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错选、不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主张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
C康德D杜威
2小学德育过程中存在多种矛盾,其中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6年B8年
C9年D12年
4()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A观察法B自述法
C会谈D强化法
5观看乒乓球抽球录像后,能以一定的精确度来演示这一动作的动作技能目标是()。
A模仿B准确
C连贯D习惯化
6“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人格具有()。
A稳定性B独特性
C整合性D功能性
7小学生()思维能力相对较差。
A动作B形象
C抽象D创造
8近发展区的提出者是()。
A苏霍姆林斯基B赞可夫
C维果茨基D凯洛夫
9小学生记忆的主要方式是()。
A动作记忆B抽象记忆
C理解记忆D形象记忆
10《学记》指出,“化民成俗,其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
A教育和政治的关系B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
C教育和经济的关系D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关系
11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多是以()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A儿童心理学B教学心理学
C普通心理学D学习心理学
12形成过程中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的是()。
A自主感B主动感
C自我同一性D勤奋感
13人类早的教学手段是()。
A文字材料B口耳相传
C直观教具D黑板加粉笔
14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活动是()。
A摇头B吞咽食物
C写毛笔字D运用记忆策略背单词
15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多种情境中,这是一种()。
A一般迁移B特殊迁移
C态度迁移D行为迁移
16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
A学习计划B可行方案
C复杂方案D思维程序
17计算“52×[64-(54×2-53)]=?”属于()问题。
A有结构B无结构
C创造性D认知性
18()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D道德评价
19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特殊途径是()。
A少先队活动B班主任工作
C课外活动D思想品德课
20在日常生活中,如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感觉屋内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屋,属于()。
A正强化B消退
C逃避条件反射D惩罚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列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不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关于“五四”以后小学教育发展状况描述正确的是()。
A设初等小学堂B招收6岁儿童入学
C修业6年D义务教育年限为4年
E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
2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
A写好单元计划B钻研教材
C了解学生D写出教案
E设计教法
3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三部分构成。
A感性B理性
C意志D情感
E人格
4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B谈话法
C讨论法D演示法
E练习法
5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包括()。
A现代的教育观B现代的学生观
C现代的教学观D素质教育观
E现代的教育质量观
6程序教学遵循的原则有()。
A教材分为小步子B学生对所学内容反应积极
C反应后没有反馈D尽量低的错误率
E允许学生自定步调
7()属于社会性动机。
A工作动机B交往动机
C成就动机D成长动机
E进食动机
8道德行为包括()。
A道行行为认知B道德行为技能
C道德行为体验D道德行为习惯
E道德行为方式
9在进行心理辅导时,辅导教师与受辅导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有()。
A积极关注B询问
C尊重D真诚
E同感
10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A教学事项B教学方法
C教学媒体D教学材料
E教学情境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 、 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2学生座位的分配,一方面要考虑课堂行为的有效控制,预防 的发生;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促进学生间的 。
3 要求学生自己组织材料并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
4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
以 作支柱。
5小学生的品德发展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其形成过程具体要经过三个阶段:
一是 阶段;二是过渡阶段;三是原则变成阶段。
6我国早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教育问题的是,他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 》。
7小学教育目的具有 作用、 作用和 作用。
8小学教育的内容具有 和 ,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
9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早期更多地体现了 属性。
10课程计划是根据 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制定的。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只有发展性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智力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才能。()
2“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孔子提出的教学要求。()
3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无意注意仍起着作用。()
4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
5因学生犯有某种过错,学校可以扣发学生的毕业证书或不出具学业成绩证明。()
6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一般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7根据人格发展阶段论,初中阶段的学生发展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按照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学习者学习一系列类似的刺激,并对每种刺激作出适当的反应称为连锁学习。()
9迁移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经验的概括水平成反比例关系。()
10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就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品德
2儿童多动综合症(多动症)
3个别化教学
4说服法
5普及义务教育
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小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巩固性教学原则?
2小学德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3简述小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
4成就动机理论对教师评定学生学习效果有何启示?
七、论述题(共10分)
结合实际说明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八、案例分析题(共10分)
有一位班主任在板书课题时,有一个学生竟溜出教室与外面的人谈笑,班主任非常恼火,谁知那个同学大声说:“你在上星期五的语文课上到教室外面与一个人说了近10分钟话,从来没有跟我们说过一声,让我们干等着。”说完,他气鼓鼓地坐了下去。
从教师角色和班级管理角度来看,材料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试卷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题干观点是赫尔巴特的主要教育主张。
2D【解析】小学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C【解析】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9年。
4C【解析】教师通过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
5A【解析】模仿是学生按提示要求行动或重复被显示的动作的能力。
6B【解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人格具有独特性。
7C【解析】小学生还没掌握一些抽象思维的方式和方法,所以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相对较差。
8C【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加速学生发展的动力。这个差距叫近发展区。
9D【解析】小学生的知识经验还不够丰富,思维还不够深刻,所以他们的记忆以形象记忆为主。
10A【解析】题干阐明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
11C【解析】初的教育心理学依附于普通心理学,因此,其著作内容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
12C【解析】如果青少年不能整合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等方面和各种选择,或者他们根本无法在其中进行选择,就会导致角色混乱。
13B【解析】人类教学手段的先后顺序依次是口耳相传——文字材料——直观教具。
14C【解析】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15A【解析】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学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种学习中去。
16C【解析】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由规则和技能构成的复杂的方案。
17A【解析】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是有结构的问题,题干的问题即是这样的,因此A项正确。
18C【解析】人的道德行为是在道德信念的支配之下产生的。
19B【解析】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等,班主任工作是重要且特殊的途径。
20C【解析】个体受到厌恶刺激时,会选择逃避。即逃避条件反射。
二、多项选择题
1BCDE【解析】“五四”以后小学教育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6年,前4年为初级,后2年为高级,义务教育年限为4年。
2BCE【解析】备课要做好的三项工作是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3BCD【解析】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组成,其中理性是灵魂的基础。
4ABCDE【解析】这些都是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一些教学方法。
5ABE【解析】现代的教学观和素质教育观应该是现代教育观的组成部分。
6ABDE【解析】程序教学的原则除此四条外,还应有“反应后有即刻反馈”。
7ABCD【解析】社会性动机:人类特有的,以人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要逐渐社会化,接受其所在社会文化的熏陶。为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也满足自己的社会文化需要,就会产生各种社会性动机。
8BD【解析】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
9ACDE【解析】B项是评估性会谈应掌握的一项技术。
10ABCDE【解析】凡是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目的实现的因素都可看作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三、填空题
1认知,情感;2纪律问题,正常交往;3主观题;4具体形象;5依靠外部教育要求,纪律,自觉行动;6杨贤江,《新教育大纲》;7导向,激励,评价;8普遍性,基础性;9自然;10教育目的,培养目标。
四、判断题
1√【解析】发展性教学,善于启发诱导学生进行思维操作,进行推理、证明,去解决创造性作业,所以题干的观点是正确的。
2×【解析】这是《学记》中提出的教学要求。
3√【解析】见教育心理学大纲中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4×【解析】这是形式教育论的观点,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5×【解析】学生有获得公正评价权,在学业期满后有获得相应的学业成绩证明和毕业证书的权利,学校不得随意扣发。
6×【解析】教育心理学虽然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但它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程。
7×【解析】自我同一性的培养是少年期的任务,小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8×【解析】题干所指是辨别学习的含义。
9×【解析】经验的概括水平越广,适用范围就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10×【解析】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
五、名词解释
1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2儿童多动综合症(多动症):是小学生中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3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指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
4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
5普及义务教育: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普遍实施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的义务形式。
六、简答题
1答:(1)在理解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2答:(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一个多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3答:(1)感知的准确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2)感知的目的性有了迅速的发展;
(3)感知的全面性越来越突出;
(4)能根据自己的期望去感知对象;
(5)感知与语言的结合程度更高,能用语言描述感知对象。
4答: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为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1)学生的成功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2)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应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3)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4)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七、论述题
【答案要点】
学习动机的培养: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八、案例分析题
【答案要点】
教师要做好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而且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上应该做好学生的榜样,因为学生具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行举止都是学生模仿的范例。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