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测试试卷(十四)

时间:2018-09-19责任编辑:jiame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8 小学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
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
A. 凯洛夫的《教育学》 B. 卢梭的《爱弥儿》
C.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 布鲁纳的《教学论》
2. 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 实施 B. 计划 C. 检查 D. 总结
3. 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这一思想体现的
是教育的( )功能。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育人
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晨会活动的特点是简短性、及时性、教育性
B. 班会活动分为班级例会和主题班会两种形式
C. 班级活动包括晨会活动、班会活动和少先队活动
D. 少先队的组织机构是依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的
5.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施“一纲多本”的教材使用原则,这里的“纲”指的是( )
A. 教学原则 B. 课程计划 C. 教学计划 D. 课程标准
6. 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间的联系和结构方式往往可以用数量关系来说明,这表明课程结构
具有( )
A. 可替代性 B. 可转换性 C. 可度量性 D. 可操作性
7. 有意记忆开始占主导地位是从小学( )开始的。
A. 二年级 B. 三年级 C. 四年级 D. 五年级
8.“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
求其楚,亦不可得矣”。这说明了( )对人的影响。
A. 父母 B. 环境 C. 教师 D. 教学方法
9. 在教育调查研究中,基本、使用广泛的方法是( )
A. 访谈调查 B. 调查表法 C. 查阅资料法 D. 问卷调查
10. 夸美纽斯曾说过:“过度的练习和过度需要记忆的功课,使人恶心。”这句话表明教学应遵
循( )
A. 直观性原则 B. 量力性原则 C. 创新性原则 D. 主体性原则
11. 小王同学打扫卫生时打碎了一盘玻璃杯,小李同学偷吃零食时打碎了一个玻璃杯,处于他
律道德阶段的儿童会认为( )
A. 小王同学错误大 B. 小李同学错误大
C. 两者都没错 D. 两者错误一样大
12. 有的学生在初学英语单词时,常常在单词旁边标注汉字,如把“school”标注成“司库”来记
忆。这样的记忆方法属于( )
A. 形象联想法 B. 谐音联想法 C. 首字连词法 D. 位置记忆法
13. 在品德形成的认同阶段,个体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试图使自
己在态度和行为上( )
A. 与他人基本相同 B. 与大家保持一致
C. 被他人认可 D. 与他人思想接近
14.( )是个体对自身以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
A. 自我认知 B. 自我意识 C. 自我体验 D. 自我监控
15. 百米竞赛的预备信号与起跑信号间隔 2秒比较合适,相隔太长时间才发起跑信号会影响运
动员的成绩,其原因是( )
A. 注意的选择 B. 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起伏 D. 注意的指向
16. 在语文、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
A. 演示法 B. 参观法 C. 讲述法 D. 讲解法
17. 教材的主体是( )
A. 教学指导用书 B. 教科书 C. 参考书 D. 辅导资料
18. 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
A. 品德认识 B. 品德意志 C. 品德情感 D. 品德行为
19. 当遇到火灾时,以下逃生方法哪种是错误的( )
A. 在逃生过程中及时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等防火分隔物
B. 身上着火时马上设法把衣帽脱掉
C. 火大时应用水将全身淋湿,用湿布、衣服、湿毛巾或手帕掩住口鼻或在喷雾水枪掩护下迅
速撤离
D. 起火时乘坐电梯离开
20. 对小学生而言,为了将其注意力集中于重点内容上,并促进其理解和记忆,就应该对教材中
的重点部分进行( )

A. 摘录和画线 B. 分析和写标题 C. 分析和列提纲 D. 做笔记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简述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
2. 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3. 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 材料:我在读《在南极的日子》这篇课文前,用征求的目光巡视了一下全班同学,诚恳地说:
“老师要读课文了,你们对老师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吗?”孩子们稍加思索,大胆地说道:“我希
望老师的声音要洪亮。”“老师读的时候要把作者和考察队员之间的深厚感情表达出来。”
我读完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小手,“老师读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师的声音有的地方不够洪
亮。‘今天,纪念碑揭幕,智利、苏联、乌拉圭和民主德国的考察队的队员和孩子们都来了�这一
句中有几个国家,我就没有听清楚。”我对学生点点头,微笑着说:“谢谢同学们,我再读的时
候一定注意。”接着,我又充满感情地读了一遍,学生高兴极了,他们有的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有的竖起了大拇指,因为他们觉得老师真的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和自己一起读书、一
起学习了。
问题:请根据文中教师的课堂表现,谈谈你对课堂评价方式的理解。
2. 材料:一个女生把一个男生写给她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为了严厉教育学生,班主任对这个
男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为了“杀一儆百”,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公开了情书,导致该男生终
退学。
问题:请用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3小题,任选 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小题
计分,共 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第 1小题为中
文与社会,第2小题为数学与科学,第3小题为音乐。)
1. 根据小学一年级上册《a o e》的教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汉语拼音教学的方法。(10分)
(2)若指导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拟定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10分)
(3)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为本次教学设计几个教学游戏。(20分)
2. 根据下列提供的“三角形”教材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0分)
(2)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0分)
(3)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20分)
3.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若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学唱这首歌曲,请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结合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歌曲学习,设计课堂教学过程。(20分)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测试试卷(十四)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A【解析】实施是将计划变为行动,它是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

3.A【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的主要途径。

4.C【解析】少先队活动不属于班级活动。

5.D【解析】略。

6.C【解析】题干所述内容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可度量性。

7.B【解析】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生的有意识记逐渐取代无意识记并占主导地位。

8.B【解析】题干中的意思是: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很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齐国话,也是不可能的;假如带他在庄、岳闹市区住上几年,即使每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这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

9.D【解析】在教育调查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查阅资料、问卷法、开调查会、访谈法和调查表法,其中基本、使用广泛的方法是问卷调查。

10.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量力性原则的典型体现。

11.A【解析】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因此,答案为A 项。

12.B【解析】谐音联想法是通过谐音线索,运用视觉表象,假借意义进行人为联想。

13.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认同的概念。

14.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自我意识的概念。

15.C【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它是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的状态,而是间歇性地加强和减弱造成的注意的起伏周期,一般为23 秒至12 秒。

16.C【解析】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讲述是教师向学生描绘学习对象、介绍学习材料、叙述事物产生变化的过程。讲解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的解释、论证。所以,文科课程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述法,讲解是适合理科课程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

17.B【解析】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18.C【解析】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19.D【解析】着火时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可以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

20.A【解析】摘录和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可以有效地概括出重点,分析和做笔记都需要一定的理解基础,对小学生而言还比较困难。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1.简述小学班级活动的基本途径。

1)要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2)要注意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相结合;(3)要注意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4)要注意与各级学科相关知识相结合;(5)要注意与各类节假日和纪念日相结合。

2.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4)专业能力的提高;(5)教师的专业人格;(6)专业自我的形成。

3.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并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1)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2)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和维护权威与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1.材料中的教师在课堂上正确使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创造潜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管采用哪种评价方式,不管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还是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都要注重每个学生的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每一次评价都要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调动所有的学生关注评价、参与评价,使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这样才能在评价中得到进步,共同提高,全面发展,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评价体系也一定会变得更加完善、具体,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定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

2.材料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的规律,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②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③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材料中的班主任只是对写情书的男生严厉批评,没有重视培养他的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违背了上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2)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材料中的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开学生写的情书,是不尊重、不热爱学生的表现。在德育的过程中,只有把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佳教育效果。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1.1)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步骤包括:出示声母(或韵母),读准声母(或韵母),拼读音节,指导书写等步骤,其中拼读和书写两个步骤的顺序不固定,可以先教拼读,也可以先教书写。①借助情境或语境学习声母、韵母。借助“情境图”“语境歌”将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相关的生活经验与所学的字母联通、匹配,化难为易、寓学于乐,大大地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②借助游戏演练, 教学生拼读音节。可先教会学生掌握拼读规律,

然后运用声母、韵母找朋友的游戏进行演练,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③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拼音教学效率。教学方式要生动活泼, 可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宜多采用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这样寓练习于游戏、活动之中,寓教于乐,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汉语拼音,从而提高汉语拼音教学效率。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ɑ、oe 三个单韵母,认清形、读准音;认识声调符号,掌握ɑ、oe 的四个声调,并能直呼;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及基本笔画,能正确书写ɑ、oe 三个单韵母。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图说话揭示学习内容;通过探索,找到隐藏在插图中的字母的形,在模拟唱歌、打鸣的活动中读准字母的音;通过互动游戏巩固字母的音和形。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知道拼音能帮助识字和阅读,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3)教学游戏设计

①儿歌诵读

目的:用儿歌辅助学生愉快而轻松地读准音、认清形。

准备:儿歌、课文投影。

儿歌1:小姑娘,圆圆脸蛋马尾辫,张大嘴巴ɑ、ɑ、

ɑ;大清早,太阳出来红彤彤,公鸡唱歌o、o、o;池塘里,游来一只大白鹅,水中倒影e、e、e。

儿歌2:圆脸小姑娘,小辫头上扎,ɑ、ɑ、ɑ;一只大公鸡,清早喔喔啼,o、o、o;一只大白鹅,水里来唱歌,e、e、e。

儿歌3:娃娃唱歌,嘴巴张大ɑ、ɑ、ɑ;公鸡打鸣,嘴巴圆圆o、o、o;白鹅照镜,嘴巴扁扁e、e、e。

方法:老师带领学生诵读儿歌。

②收信游戏

目的:巩固ɑ、o、e四声的认读。

准备:ɑ、o、e分别加上四声的卡片。

方法:老师引导:“我这里有几封信,要送到小朋友手里。收到信的小朋友只要把信的内容念出来,这封信就是你的了。”学生(齐):“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阿姨(叔叔)来送信。小小信封收到后,请你念给大家听。”

在学生读儿歌的同时,老师本人或请一位学生来给大家分发书信(卡片)。等拿到卡片后,相应的学生要上台来举起卡片带领大家认读拼音。如果学生读对了拼音,大家就一起跟他拼读,并说“对对对,快收信”;如果他读错了,大家就说“错错错,没人收”,然后再请一位学生来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重新进行认读。

本游戏可以反复进行多次,让更多的学生获得带领大家认读卡片的机会。这样既能激起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又能锻炼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③角色表演

目的:巩固ɑ、o、e音和形的识记。准备:头饰,头饰上写ɑ、o、e。

方法:请一名学生戴着拼音字母头饰上台。他一边用肢体动作展示ɑ、o、e等字母的形状,一边介绍自己,然后请其他小朋友读出他头饰上的字母,和他交朋友。比如,学生说:“小朋友好,我是

ɑ,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其他的小朋友则大声地说“:ɑ、ɑ、ɑ,你好!我们愿意和你做朋友!”

2.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

2)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高的确定及画法。

3)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练习纸、硬纸条、课件。一、摸一摸,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图形朋友(边说边出示一个三角形),我把它装在一个袋子里, 袋子里除了三角形外还有其他图形,你能又快又准地把三角形摸出来吗?能说说你是怎样做到的吗?

2.师:同学们真聪明,能够从这么多图形中准确地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过三角形?看来你们对三角形并不陌生,今天我们要更深层地研究一下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画一画,探索三角形的定义

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习本上 画一画吧。(学生画三角形)

2)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对比、评价一下你们画 的三角形,并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3)师: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想法,到底谁说得更准确呢?别着急,老师先请大家帮个忙,判断一下老师邀请来的图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出示图形)下面图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

4)全班交流,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

5)师: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重点讨论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2.自学课本,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在自己画的三角形里标出各部分的名称,说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3.认识三角形的特征

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4.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 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

ABC。让学生给自己画的三角形标上字母,起个名字。

三、动手操作、学习三角形的高

1.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

师:什么叫作三角形的高呢?(课件出示三幅图,让学生加以辨析)

师:同学们请看图二和图三,它们为什么不是三角形的高呢?

师生共同总结三角形高和底的概念。

2.学画三角形的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1)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三角形的高。指名学生板 演,并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给予点评。

2)尝试在三角形上画出另外两条高。讨论:三 角形有几组高和底?

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注意 事项。

四、实验解疑,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生活,寻找三角形的特性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生活中的三角形。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呢?

2.游戏激趣,发现三角形的特性

游戏:拉一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哪种图形更牢固?(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五、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1.填空

1)由三条线段( )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2)三角形有( )条高、( )条底。

3)三角形具有( )性。

2.给出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分别画出三个底所对应的高

六、总结评价,回顾全课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深层次的认识?你还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请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做自我评价。

七、板书设计三角形

1.三角形的特征:三个角、三个边、三个顶点

2.三角形的定义: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4.课后作业

3.  1)歌曲特点:《我是小小音乐家》是一首活泼、跳跃的英国儿童歌曲,表现了小朋友们欢聚在一起载歌载舞的场面。  2 拍,一段体结构,F 大调式,

4歌曲由五个乐句组成。第一、第二乐句旋律完全相同,只是个别音的节奏稍有变化,跳进的旋律和以八分音符为主的节奏,塑造了一个欢快、活泼的音乐形象。第三乐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连续采用了紧凑的节奏,上下行的级进使歌曲显得更欢快、跳跃,弱起节奏和象声词的运用,增添了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使小朋友俏皮可爱的形象跃然而出。第四乐句节奏舒展,好像是做一个短短的休息,接着又重复了第三乐句,在欢快的情绪中结束。

2)教学目标

①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

②随音乐分角色进行表演。

③认识并掌握前八分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3)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英国的小音乐家,你们听听他会演奏什么乐器?

2. 欣赏歌曲《我是小小音乐家》动画。

3. 学生回答:音乐家会打手鼓、吹喇叭、敲木琴。

4. 请学生用动作模仿演奏这三种乐器。

5. 再次聆听歌曲录音《我是小小音乐家》,学生边听边用动作模仿。

二、《我是小小音乐家》歌曲学习

1. 学歌词

1)师:你们刚才的动作模仿得非常像,能用你们的歌声来模仿乐器演奏出的声音吗?(出示歌曲第三乐句)

2)学生按节奏轻声读一遍歌词。

教师纠正学生在节奏上出现的错误。

(2)学生读一读节奏。

 

认识前面一个八分音符后面两个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4)学生按节奏再来读一读歌曲第三乐句的歌词。

5)老师再范读一遍歌词,学生注意听重音出现 在哪里。

 

6)学生再读一遍这一乐句,读出重音。

2. 学唱歌曲

1)老师弹琴,学生演唱第三乐句。

教学要求:学生演唱这一乐句时,注意声音要轻巧有弹性。

2)学生和老师配合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学生演唱第三乐句,老师演唱其他乐句)

3)老师再次范唱歌曲第一段歌词。学生边听边打拍子,注意听歌曲在开始时有什么特点?

4)学生听后回答:歌曲开始时是弱起。

5)老师指挥,学生轻声慢速地演唱歌曲第一段 歌词。

6)老师弹琴,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歌词。教学要求:学生要注意歌曲开始时是弱起,要唱齐。演唱时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纠正。

7)老师弹琴,学生演唱歌曲第二段、第三段歌词。注意:歌声要轻巧。

3. 播放《我是小小音乐家》伴奏,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的歌声真美妙,我们加上打击乐器完整地表现一遍歌曲来结束今天的课程吧。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