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9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2019全国教资备考群:786145783(点击进群,群内定期分享教资备考笔面通关资料包,并有专业老师答疑解惑)
热门推荐:2019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说明:以下试题根据考生回忆整理,仅供参考
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撰写于我国战国末期,被认为世界上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大学》D.《中庸》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C.教育D.个体活动
3.近年来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这主要反映了下列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制度B.经济制度C.人口变化D.文化传统
4.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的性质和方向是()
A.教育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社会生活服务
B.教育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C.教育须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教育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
5.我国唐代中央官学设有“六学二馆”,其入学条件中明文规定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这主要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哪一特征?()
A.继承性B.等级性C.历史性D.民族性
6.我国古代教育内容中的“六艺”、欧洲古代教育内容中的“七艺”和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7.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A.国家一级管理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8.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论争,其根本分歧是()
A.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还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B.以理论教学为主还是以实践教学为主
C.以学科教学为主还是以活动教学为主
D.以传授知识为主还是以培养能力为主
9.班主任王老师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详细记录了学生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日常表现,较客规地反映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王老师的这种评价方式属于()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
10.某中学在“每月一星” 的活动中,将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以示奖励,并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种做法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救育B.情感陶冶C.实际锻炼D.榜样示范
11.“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做法主要反映了哪一德育过程规律?()
A.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B.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C.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2.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被突然飞进教室的一只小鸟所吸引。这种注意属于()
A.无意注意B.无意后注意
C.有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13.晓斌认为自己学习成绩好全是刻苦努力的结果。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晓斌的归因属于()
A.稳定的内部归因B.稳定的外部归因
C.可控的内部归因D.可控的外部归因
14.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学生解决困难和复杂的任务时,哪种动机水平有利?()
A.中等偏下水平B.中等水平
C.中等偏上水平D.高水平
15.林菁擅长记忆物理定律、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这表明他的哪种记忆好?()
A.形象记忆B.情绪记忆C.逻辑记忆D.动作记忆
16.张丽在进行道德判断时,能够超越某种规章制度,更多考虑道德的本质,而非具体的原则。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其道德发展处于哪一阶段?()
A.社会契约B.相对功利C.遵守法规D.普遍伦理
17.韩老师常常说方琼勤奋努力,孙彤细致严谨,李冰诚实可信。韩老师描述的这些心理特征属于()
A.能力B.性格C.气质D.情绪
18.刚进入高一,赵峰就总想“我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他明知离高考还远着呢,这么早想这个事根本没要,但就是控制不住,以至于影响了正常学习,他的主要心理问题是()
A.强迫观念B.强迫行为C.恐惧观念D.恐惧行为
19.谢晶在全校大会上受到表扬,兴奋不已;会议结束后,当听到几个同学议论“她有什么了不起,你看她长得那个样”时,她又很快陷入极度苦恼之中。谢晶的表现典型地反映了中学生情绪的哪种特点?()
A.两极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爆发性
20.根据富勒等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衡量教师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够自觉关注()
A.生存B.情境C.未来D.学生
21.王健在课堂上玩手机,老师没有直接提出批评,而是表扬了认真听讲的冯军,王健看了看冯军,也开始认真听讲了。该老师使用的课堂管理方法是()
A.直接干预B.替代强化C.团体警觉D.处理转换
二、辩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2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4.问题解决不受情绪影响。
2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27.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28.简述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29.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王晓是我班一名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当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求知若渴地学习时,他却经常开小差,时而做出古怪的动作,发出干扰的声音,时而在教材上临摹插图,毫不在乎老师的批评。在多次苦口婆心劝说无效后,我决定换个思路。
经过细心观察,我发现他在班上没有一个朋友。谁也不爱理他。课间,他四处溜达无所事事,偶尔趁人不备拍打一个同学的背后迅速逃离。透过这一幕,我看到了他自暴自弃的背后对友情的渴望。
为了转变他在同学心中的不良形象,我创造时机对他表扬。这种积极的评价果然有效。他的书写从“狂草”变“潦草”,作文从数行到一页,学习有了较明显的进步。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他的一篇作文有些新意,就帮他输入电脑并加以润色,在班级网页上展示,结果被同学们热烈“点赞”;他绘画有基础,我请美术老师私下指点,他的画也上了学校的展板。同学们开始对他另眼相看,他也找回了一些自信。
在此基础上,我策划开展“伸出手、不抛弃”的班级活动,先在班干部中讨论了与王晓交友的行动计划。班干部动起来了,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关注他、帮助他、跟他交流、找他玩的同学渐渐多起来了,被他欺负而打小报告的同学逐渐少了,他为引发他人关注的恶作剧也逐渐没有了,他终于融入了这个班集体,成为班上积极的一员,我们班也因此获得了“包容友善先进班集体”的称号。
问题:
材料中这位老师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8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10分)
31.材料:
晓宁平时没有复习的习惯,还有一周就要期末考试了,他开始着急起来,并暗自发誓要考出好成绩。他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反复背诵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所以,只要有时间他就去背——背外语单词,背课文,背语法,背数学、物理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等,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连课间休息也不放过,从晚上背到深夜,早晨四、五点钟就起床接着背,以致到了头昏脑胀的地步。他从没有哪次考试像这次考试下这么大的功夫,自以为一定能考出好成绩。然而,完全出乎他的意料,各门功课成绩都很不理想。他很失望,百思不得其解,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问题:
(1)简述学生应该如何有效进行复习。(12分)
(2)请指出晓宁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中学)参考答案及解析】
1. A【解析】《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2. B【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及“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社 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3. C【解析】一定的人口数量及其增长率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我国对农村中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调整,主要是人口变化对教育的影响。
4.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规定,教育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 人 。
5.B【解析】题干不同级别官员的子孙进入不同的学校,说明社会地位不同接受的教育不同,体现了我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等级性。
6. A【解析】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它是古老、使用范围广泛的课程类型。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题干“六艺”“七艺”以及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物理、化学等课程属于学科课程。
7. C【解析】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适应性,实行有指导的逐步放权,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明确各自的职责。
8. D【解析】“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的学说,是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相对立的教育理论。概括说来,前者认为教育旨在使学生的天赋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后者则认为教育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
9. A【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班主任王老师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品德、体育锻炼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故王老师所用的评价方式是形成性评价。
10. D【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德育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题干学校利用“每月一星”活动,将表现好、 进步快的学生照片贴在“明星墙”上,为大家树立榜样,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这体现出的德育方法 是榜样示范法。
11. A【解析】德育过程一般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又具有多种开端,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
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
几方面和谐发展的目的。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反映了德育过程是对学生 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12. A【解析】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课堂上同学们的注意被突然飞进教室的小鸟所吸引,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意志努力,属于无意注意。
13. C【解析】努力属于内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题干晓斌把自己学习成绩好归因于刻苦努力,这属于可控的内部归因。
14. A【解析】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任务较难时,动机水平偏低一点可以使行为效果达到佳; 当任务较简单时,动机水平偏高一点会使行为效果达到佳。
15.C【解析】逻辑记忆,记忆的一种形式,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及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内容的记忆。题干林菁擅长记忆物理定律、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说明他逻辑记忆比较好。
16. D【解析】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以价值观念为导向,有自己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有独立的价值标准,思想超越了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行为完全自律。根据题干的表述,张丽的道德发展处于普遍伦理阶段。
17. B【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题干中的勤奋努力、细致严谨、诚实可信属于性格特征。
18. A【解析】强迫观念是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动作)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赵峰明知离高考很远, 没要想,但就是控制不住,这是强迫观念的体现。
19. A【解析】情绪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在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和强度上,情绪都表现出互相对立的两极。题干谢晶受到表扬时,兴奋不已;听到同学议论她时,极度苦恼,典型的反映了谢晶情绪的两极性。
20. D【解析】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1. B【解析】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题干王建看到冯军认真听讲而受到表扬,自己也开始认真听讲了,体现了替代强化。
二、辩析题(答案要点)
22.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计划。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
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还有环境、教育(学校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 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4.问题解决不受情绪影响。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2)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影响,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否定、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25.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
(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2)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这是由于人的心理健康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人的遗传素质也是多样的,衡量人的心理状态还应考虑社会环境、个体差异等多个方面,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情绪、智能、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题干说法是正确的。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6.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1)要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2)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3)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 要使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27.简述学校美育的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其中,形成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高层次的任务。美育的基本形态是艺术美和现实美。现实美又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教育美。
28.简述元认知策略的种类。
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元认知策略大致可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计划策略是指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认知活动开始之前计划完成任务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设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等;监控策略是指在认知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检测认知过程,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学习过程及时进行调整,以期顺利实现有效学习的策略;调节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对认知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知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的策略。
29.简述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心理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道
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品德的是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是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道德行为是衡量学生思想水平高低的根本标准。
四、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30.材料中老师主要贯彻了疏导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1)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针对王晓的问题,老师曾多次苦口婆心的进行劝说,并细心观察,引导王晓,帮助他成长,体现了疏导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老师从王晓的特点出发,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方法,如:表扬、班级活动等,促进了王晓的德育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3)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材料中老师发现王晓在绘画方面的优点,请美术老师私下指导他,帮助他找回自信,不再自暴自弃,体现了长善救失的原则。
(4)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材料中老师组织了班级活动来帮助王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这个活动既促进了王晓的成长,也使其他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班集体中, 促进了班集体的发展,体现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31.(1)①复习时机要得当。a.及时复习。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
b.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要制订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内容和时间,提高复习效率。c.间隔复习。d. 循环复习。
②复习方法要合理。a.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研究表明,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降低疲劳感,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b.复习方法多样化。c.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要眼看、耳听、口读、手写相互配合。有心理学家证明, 人的学习 83%通过视觉,11%通过听觉,3.5%通过嗅觉,1.5%通过触觉,1%通过味觉。d.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
③复习次数要适宜。a.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b.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即达到 150%的学习(过度
学习的材料能避免遗忘),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④重视对记忆品质的培养。
⑤注意用脑卫生。
(2)①没有及时复习。晓宁平时没有复习的习惯,长时间没有复习会造成大幅度的遗忘,给考前复习造成极大的压力。②复习方法存在问题。晓宁认为反复背诵是好的复习方法,而反复背诵会造成大脑疲劳,记忆效果反而不好。③复习时间安排不合理。晓宁只要有时间就去背书,背的内容也没有具体的计划安排,只讲究时间,不关心学习效率。④没有注意劳逸结合。晓宁片面的追求复习时间, 效率低,并且造成头昏脑涨,没有注意用脑卫生。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