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7 小学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单项选择
1.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
A.寻求发展 B.矫正行为 C.学会调适 D.开发潜能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反映的是( )
A.遗传决定论 B.相互作用论 C.教育论 D.环境决定论
3.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基本的具有决定性的依据是( )
A.教学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师特点 D.学生兴趣
4.具体规定“学科课程性质与地位、基本理论、课程目标”等的是( )
A.课程资源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5.小学教师用小红花、小红旗的奖励方式来鼓励学生诚实、助人为乐的行为,这种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6.“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7.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
A.近发展期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8.我国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徐特立 C.杨贤江 D.蔡元培
9.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 )
A.选好班级干部 B.组建培育班集体
C.了解研究学生 D.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10.小学生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 )
A.道德认知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1.C【解析】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
2.A【解析】遗传决定论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题干的描述正是对这种观点的阐释。
3.A【解析】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它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基本的具有决定性的依据。
4.C【解析】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标、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5.D【解析】品德评价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的德育方法,它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等。
6.D【解析】发散思维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都是从各个方向分析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7.D【解析】近发展期由维果茨基提出,指个体在成人帮助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生长高峰期是指个体发展的某一时期身高、体重等飞速发展的状况。“少年期”一般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关键期是由劳伦兹提出来的,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题中所述为发展关键期。
8.D【解析】略。
9.C【解析】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包括对班级群体和班级个体的了解和研究,是做好各项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班级教育过程中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不可少的基本环节。
10.C【解析】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积极的道德情感。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