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半年教师资格统考试题试卷答案解析(四)

时间:2016-06-24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3 小学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选项A中用纸巾盖上伤口容易感染,C项和D项都是对于严重出血的处理办法,选项B正确。

2.B【解析】针对童年时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体现了对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重视。


3.A【解析】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体育课是中小学的一门重要的修课,除了体育理论知识的讲授外,主要是体育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通过体育课,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各个项目的内容。

4.B【解析】通常把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称为学校教育制度。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5.C【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有三:(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6.D【解析】泰勒原理的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目标模式。


7.B【解析】我国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8.D【解析】题干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属于实习作业法。实习作业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9.B【解析】实质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忽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和训练。形式教育论者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忽视知识的传授。两者都有片面性,都把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人为地割裂开来。在教学中,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10.C【解析】依据题干描述,应强调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德育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11.A【解析】略。

12.B【解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制定并印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各地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

13.C【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的是教材编排螺旋排列式的内涵。

14.A【解析】荀子这句话强调实际观察的重要性,体现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15.C【解析】从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看,为了得到老师的鼓励、家长的鼓励、家长的奖励、同学瞧得起自己都是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的,是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属于间接动机。从学习动机起作用的时间长短来看,是与短期目标相联系的,属于近景性动机。

16.B【解析】略。

17.B【解析】题干的描述属于班级形成阶段的特点,故选B项。

18.A【解析】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个人特质根据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19.C【解析】条件反射形成以后,如果得不到强化,条件反应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称为消退现象。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目的。

20.D【解析】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二、简答题(答案要点)

21.(1)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校外活动;(3)劳动;(4)少先队活动;(5)班主任工作;(6)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22.(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书面材料分析法、调查法、观察法、谈话法;(2)说理法;(3)目标管理法;(4)情境感染法;(5)规范制约法;(6)舆论影响法;(7)心理疏导法;(8)行为训练法;(9)心理暗示法;(10)自我管理法。

23.(1)客观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须合乎这种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标准,即具有逻辑意义。

(2)主观条件:①学习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③学习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24.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这一事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要点)


25.(1)①材料中的老师“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这说明该老师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说服教育法的运用。②“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这说明该老师重视实际锻炼,体现了实际锻炼法。③“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④“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这说明该老师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体现了疏导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品德评价法的运用。

(2)总体而言,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26.(1)材料中,刘梅老师并未因教师踢出的足球这一事件动怒,而是捡起足球,走上讲台,在夸赞同学球技好的同时,引导学生应在操场踢球。这样做,不仅没有破坏课堂气氛,反而增进了师生关系,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愉快。这些体现了刘梅老师超高的教育机智,同时也反映了其对处理突发事件策略的娴熟应用。即,①沉着冷静面对;②机智果断应对;③公平民主处理;④善于总结引导。

(2)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师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以让学生受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成长为目的。即,遵循教育性原则。②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要充分调查、了解事实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处理问题,客观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即,遵循客观性原则。③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时一定要考虑所用方法和措施的效果。即,遵循有效性原则。④教师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要能使当事双方心悦诚服地接受处理意见或结果,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进而积极加以改正。即,遵循可接受性原则。⑤对于有些偶发事件,教师不应急于表态、急于下结论,而应冷静地观察,待把问题的来龙去脉弄清楚再去处理。即,遵循冷处理原则。


四、教学设计题(答案要点)

27.【本文的寓意】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能像青蛙那样,因为眼界小、见识少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而要站得高看得全面。

【教学目标和重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实际,体会青蛙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错误;培养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看得全面的思想。

教学重点:揭示本文的寓意,培养学生看问题、认识事物时要站得高、看得全面的思想。

【揭示寓意教学环节设计】

(1)图文结合,细读全文。

学生齐声朗读第一句话,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设计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然后用课件展示青蛙和小鸟位置的图片。①让学生读剩下的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小鸟和青蛙对天空大小不同看法的句子。

②让同学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通过比赛朗读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并理解“大话”和“无边无际”的意思。

③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对话,青蛙的话要用自信傲慢的语气,而小鸟的话要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④分角色朗读课文,再一次感受语气的不同。

(2)齐声朗读,感悟第三次对话。

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动手实验,学生用纸筒看天花板,再说说看到的天有多大,学生做实验有感而发,言之有理即可

总结实验,其实我们用纸筒看天花板,和青蛙在井里看天是一样的。

(3)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这只小青蛙的朋友,你会跟小青蛙说些什么呢?

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

①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一件什么事?

②它们谁说的对?

③你从文章中学习了什么道理?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