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6 小学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A.说服 B.锻炼 C.榜样 D.修养
2.“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 )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3.“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
A.移情 B.从众 C.期望 D.顺从
4.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
A.近发展期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5.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6.“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7.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范型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 C.教学模式 D.教学组织
8.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9.主要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 )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二、材料分析题
1.为了让学生理解谦让,老师在班上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大部分同学都说要把梨让给奶奶,老师笑了。课后,学生跑去办公室报告有学生因争足球打架,刚进行的谦让教育学生的反应也令人满意,怎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请对谦让教育进行评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实际锻炼法的概念。
2.D【解析】发散思维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都是从各个方向分析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A【解析】移情是心理咨询中的术语,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一种情感共鸣,深入体会来访者的做法、情感。“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移情。
4.D【解析】近发展期由维果茨基提出,指个体在成人帮助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生长高峰期是指个体发展的某一时期身高、体重等飞速发展的状况。“少年期”一般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关键期是由劳伦兹提出来的,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者没有影响。题中所述为发展关键期。
5.B【解析】认知内驱力是指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属于内部动机。教师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把求知作为目标,从知识获得中得到满足,属于认知内驱力。
6.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启发性原则的典型体现。
7.C【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学模式的概念。
8.B【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演示法的内涵。
9.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定性评价法的概念。
二、材料分析题
1.(1)材料中的老师在开展谦让教育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谦让,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这表明了该老师对德育方法中的说服教育法的运用。这是一种坚持正面理论教育和正面思想引导,增强辨别是非能力,促进道德发展的重要方法。
(2)但是课后就有学生因争足球而打架的事情发生,这表明老师的说服教育法没有运用成功。至于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有:①老师的说服教育法过于单一,没有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因此,老师在进行德育时,要采用多种德育方法,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谦让的重要性。②老师在运用说服教育法时没有抓住时机,不具有针对性。像材料中课后出现的矛盾,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老师可以抓住该契机,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谦让教育。
(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材料中的老师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只是让学生对“谦让”有了一定的理解,这是谦让教育的基础,归根结底,谦让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都做到谦让。材料中的老师可针对争足球事件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谦让教育,使学生不仅理解谦让,更做到谦让。
(4)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材料中,课堂上进行的谦让教育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平时行为中去,只有当品德行为成为经常化的、自动化的道德行为习惯时,才是品德形成的标志。实现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再到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复杂的、实践的过程,个体须经过有意识的道德行为实践和训练,并积累丰富的道德实践经验,才能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也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的训练主要包括道德动机的激发、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