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6 初中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人类历史上,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
A.《学记》 B.《论语》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理想国》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悱”的解释是( )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B.达其辞
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D.开其意
3.教育可以“简化”文化,吸取其基本内容;教育可以“净化”文化,清除其不良因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具有( )
A.选择功能 B.发展功能 C.传递功能 D.保护功能
4.在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存在的两个典型对立的理论主张是( )
A.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B.国家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
C.全面发展论与个性发展论 D.国家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
5.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D.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6.孙斌经常想:“人为什么有两条腿”,一天想好几次,明知没有要却又无法控制,以致影响了学习和生活。他的心理问题属于( )
A.强迫症 B.焦虑症 C.抑郁症 D.恐惧症
7.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称之为( )
A.教学支架 B.近发展区 C.先行组织者 D.互相协助
8.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美感 D.效能感
9.晓颖认为做事应该尽善尽美,绝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因而平时稍有失误就极度焦虑,张老师通过改变认知偏差的方式来帮助她克服这种焦虑。这种心理疏导是( )
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消退法 D.合理情绪疗法
10.刘老师与学生一起讨论“网络语言的危害”,形成了拒绝“网络语言”的认识,共同提出相应的具体要求并被全班同学所认可。这种品德培养方法是( )
A.有效说服 B.树立榜样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二、辨析题
1.德育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2.C【解析】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3.A【解析】题干的“简化”“吸取”“净化”“清除”等字眼均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4.A【解析】略。
5.A【解析】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也是唯一途径。
6.A【解析】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的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
7.B【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近发展区。
8.B【解析】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9.D【解析】理性—情绪疗法,又称合理情绪疗法,是由艾里斯在美国创立。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10.C【解析】利用群体约定是指教师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
二、辨析题【答案要点】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可见,德育不仅仅包括道德方面的内容,还包括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