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8月30日)

时间:2016-08-30责任编辑:admin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6 初中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

1.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悱”的解释是(  )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B.达其辞

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D.开其意

3.校风是学校中(  )的统一体。

A.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   D.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  )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根本的是指(  )

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6.“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入(  )

A.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B.制度化教育阶段

C.非制度化教育阶段   D.学校教育萌芽阶段

7.被称为“课程评价之父”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斯塔弗尔比姆

C.泰勒   D.裴斯泰洛齐

8.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有领导的认识

9.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

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讲述、讲解、讲读、讲评

C.讲述、讲评、讲演、讲读   D.讲解、讲演、讲读、讲评

10.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二、辨析题

1.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对立的,二者不可转化。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C【解析】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3.B【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4.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典型的内发论的观点。

5.B【解析】马克思主义指出,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一是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二是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6.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前制度化教育阶段的特征。

7.C【解析】1933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成立了由泰勒领导的评价委员会,1942年评价委员会发表“史密斯—泰勒报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评价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泰勒也被誉为“课程评价之父”。

8.D【解析】学生具有不成熟性,学生的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传授、指导下进行以达到认识目的的。即,教学过程是一种有领导的认识过程。

9.A【解析】讲授法可分为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

10.D【解析】班级授课制可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具体表现为:(1)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2)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3)按时授课。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二、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不是二元对立的,二者互动互补、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这种互动互补、相互作用的关系,使得某些课程由显性不断向隐性深层发展,学校课程的内容不断丰富。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