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教资笔试最后冲刺,好多考生开始背诵。简答题是笔试考试中重要题型,小学占30分,中学占40分,可以说是笔试成功的关键。总结中小幼三学段各30道简答题,直接背诵!
幼儿篇
11.简要论述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11.【参考答案】
(1)教师是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指导者
在教育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然而,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和学前儿童的主动性相结合的。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发展是在其自身内部进行的,他们需要动员自身的力量,主动地发展;他们有自己的意愿和需要,并按其现实的基础、水平和速度主动地发展,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影响。
外部的各种因素必须通过内部的接纳、消化而起作用,内部因素是学前儿童发展的依据。学前儿童的发展,实际上正是这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相互转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前儿童的意愿和现有的发展水平,通过创设环境,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2)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
教师是塑造学前儿童心灵的工程师,首先体现在提高学前儿童的道德认识上。教师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看图片、观电影等方式,传授给学前儿童一些浅显易懂的道德知识。其次,体现在陶冶学前儿童的道德情感上,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环境,对学前儿童道德情感进行感染和熏陶,并在道德认识和行为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再次,表现在锻炼学前儿童的道德意志上,教师通过建立合理、必要的日常规范,来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最后,体现在训练学前儿童的道德行为上,教师通过为学前儿童树立榜样,来训练其正确的行为,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教师是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
幼儿园教师作为学前儿童学习的支持者,首先表现在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和课程的设计方面。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室内外教学环境、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和课堂气氛,激发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求知欲,使他们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氛围下学习。同时,根据学前儿童的智力发展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适宜的教学目标和计划,以帮助学前儿童丰富和扩展经验。其次,表现在鼓励学前儿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学会求知、学会探索、学会创新等。最后,表现在参与到学前儿童的活动中,成为他们活动的参与者和伙伴。
(4)教师是学前儿童的养护者
教师的养护作用首先表现在促进学前儿童身体的健康成长,负责他们的安全。其次,教师的养护作用表现在关注与呵护学前儿童的心理。最后,教师的养护作用表现在维护学前儿童的各项权利,教师在激发学前儿童“内在潜力”的同时,根据学前儿童自身规律不断促进其自然、自主地发展。
(5)教师是沟通学前儿童与社会的中介者
学前儿童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对社会规范、要求的掌握以及社会性行为和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引导。一方面,幼儿园教师通过与学前儿童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走入他们的内心,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动作,在与儿童的交往过程中促使其完成对社会的认知、对行为规范的掌握以及态度与情感的体验。另一方面,教师通过组织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教育教学活动,带领学前儿童走向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情感以及社会交往的态度与能力。
(6)教师是学前儿童教育的研究者
幼儿园教师工作在学前教育教学第一线,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主要研究者。首先通过观察学前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回顾教育教学的实施情况,从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并把经验上升到理论,使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保持自己工作的活力和生机;其次,通过反思,掌握规律从而提高幼儿园教师教育实践水平;再次,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投入到丰富的教育实践研究之中,有助于实现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最后,教师通过获得第一手、鲜活的、丰富的资料,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所需材料,丰富、充实学前教育学的发展,从而逐步使之成为既科学又生动的一门学科。
12.试述幼儿园游戏材料的提供有什么要求。
12.【参考答案】
(1)要为儿童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
(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提供游戏材料;
(3)提供与阶段教育目标.内容相匹配的游戏材料;
(4)尽量提供无固定功能的游戏材料;
(5)多提供中等熟悉和中等复杂程度的游戏材料;
(6)将游戏材料放在可见位置。
13.试述教师对幼儿游戏介入的时机。
13.【参考答案】
教师对幼儿游戏介入的时机有以下方面:
(1)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时介入。当幼儿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游戏、如何去游戏时,教师的介入是引导幼儿开始游戏的关键;
(2)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介入。当必要的游戏秩序受到威胁时,教师可用游戏口吻自然地制止幼儿的干扰行为,并提出活动建议;
(3)当儿童对游戏失去兴趣或准备放弃时介入。这时教师的介入可以帮助幼儿拓展游戏内容,提高游戏技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4)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能方面发生困难时介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作为游戏同伴介入游戏给予儿童示范,或者让幼儿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拓展游戏。
14.什么是角色游戏?请结合中班幼儿特色谈谈教师在指导中班幼儿角色游戏时的注意事项。
14.【参考答案】
角色游戏又称想象性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
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
(1)游戏主题丰富、持续时间延长,但游戏主题仍不稳定,频繁换场;
(2)游戏目的、计划增强,情节发展;
(3)角色意识较强,有了角色归属感;
(4)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有与人交往意愿,但不具备交往技能,常与同伴纠纷。
中班角色游戏指导要点:
(1)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孩子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不断创新;
(2)提供成型玩具的基础上,增加半成品及废旧材料,满足想象创造的需要;
(3)平行游戏法或交叉式介入法指导;
(4)拓展游戏主题、学习分配角色、设计情节和制定遵守游戏规则;
(5)观察情节及发生纠纷的原因,帮助幼儿学习用分工合作和相互协商等交往技能解决。
15.试述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基本要素及其作用。
15.【参考答案】
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过程,了解教育活动过程中主要参与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都十分重要。教育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因素。除此之外,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构成因素有:
(1)教师。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仪表、神态、行为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成效。例如,教师自身是否具有榜样作用,指导教育活动是否适时、适度,对幼儿的管理是否经常出现恐吓、体罚等否定性行为等等,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2)幼儿。幼儿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教育目标的体现者。幼儿的发展程度从多方面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如幼儿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能保证与教师和同伴的有效交流、是否已经形成良好的集体生活的基本习惯等等,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
(3)教育内容。教育活动内容是为教育活动目标服务的,其直接依据是教育活动目的。教育活动内容是直接与幼儿发生联系的部分。活动内容是否科学、难度是否适当、信息量是否适宜等,都影响教育活动效果。
(4)活动方法。教育活动中教师所使用的方法是协调活动中众因素之间关系的直接工具,活动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活动效果;
(5)环境和材料。环境和材料是幼儿操作和互动的对象,活动环境和材料与教育目的、内容的一致性,环境材料的安全性、其数量、特征与幼儿年龄特征的适应性,都影响着教育活动的效果。
16.论述幼儿园教师在区角活动材料投放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6.【参考答案】
“材料是区域活动的根本”,从某种意义上说,材料的品质决定着区域活动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提供的玩具材料是生动有新意的,能激起儿童兴趣的,能引导推进儿童自己探索的。在区角活动材料投放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目的性和适宜性
目的性,即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应该是有的放矢的,是与我们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紧相连的。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是区域活动的一大特点。
适宜性就是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活动的材料应与儿童的年龄特点相符,能引起儿童游戏的兴趣。
(2)丰富性和层次性
丰富性是提供数量充足和形式、功能多样的材料。层次性是提供能满足不同水平儿童发展需要的材料。
(3)启发性、操作性、探索性
材料要具有启发性,要有利于儿童创造能力的发展。材料最好要能让儿童直接操作、直接获得体验,进而获得相关经验。同时材料要有趣、可变、可操作。
(4)自主性
教师应注重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善于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儿童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儿童自主性的教育过程。
(5)兴趣性
学前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决定材料既要有趣,又要能让他们做做玩玩,这样才能增强儿童学习探索的兴趣。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可操作、有趣的材料最能吸引儿童的眼球,激发儿童的兴趣。儿童有了兴趣参与活动,教育目标才容易达到。
(6)整合性和开放性
区域的材料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要整合教育机构、教师、儿童、家庭以及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首先,教师要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投放开放性材料。
其次,教师要结合近期的教育目标和本地资源来投放材料。本土性的材料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能激发儿童活动的动机和构思,引发儿童联想和行动。因此,要充分利用与挖掘本土资源,把收集的材料渗透到各个区域之中或设置专门性的区域开展活动。
再次,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活动材料,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也充分体现了材料投放的整合和开放。
最后,教师应充分发挥家庭、社区和互联网在活动区材料投放中的作用。
17.论述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原则。
17.【参考答案】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作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具有的自主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同时又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者的主导地位。
(2)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班级管理应该是面向全体幼儿并涉及班内所有管理要素的管理。
(3)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是指教师在管理过程中不以管理者的身份高高在上,而是要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民主,平等地对待幼儿。
(4)高效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是指教师进行班级管理时,要求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尽可能地使幼儿获取到更多更全面更好地发展,使班级呈现更健康的面貌。
18.你如何理解“宝宝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
18.【参考答案】
(1)家庭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和人的一生成长中,都具有其他教育不能替代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要保证儿童的全面发展,幼儿园与家庭必须紧密配合、同心协力地对儿童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的地位是:
①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程的基础和起点;
②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儿童认识世界、进入社会的通道和桥梁;
③家庭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保证;
④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格雏形形成的关键。
(2)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3)宝宝的健康成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当相互配合,以便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大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共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这两者之间对幼儿的影响不协调一致,就会产生对抗作用,从而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只有两者互相沟通、加深理解、合作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使幼儿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因此,家园合作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幼儿园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家庭,幼儿的良好习惯仅在幼儿园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教师应与家长多沟通,向家长宣传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养观念,要求家长密切配合幼儿园,达成共识,使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行为习惯在家里得以延续和巩固。
19.试述班级管理中,教师的职责有哪些?
19.【参考答案】
(1)根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
(3)严格执行幼儿园工作安排,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作好卫生保健工作;
(4)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5)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
20.如何理解幼儿教育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20.【参考答案】
只有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才能够培养出身心、人格完整的儿童。
(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教育要促进儿童全面的、整体的发展,这就意味着教育必须提高儿童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水平,不能偏废任何一个方面。
(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协调发展包括:儿童身体的各个器官,各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儿童各种心理机能,包括认知、情感、个性、社会性等协调发展;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儿童个体需要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协调发展。
(3)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教育除了使每个儿童达到国家统一要求的标准之外,还要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和可能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潜能,让不同的儿童有自己的特色。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教师内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能力和外显的教育手段、教育行为相结合的综合表现。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