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特岗教师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二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古巴比伦文明】
1.新月沃地
(1)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①地理位置:亚洲的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在新月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并行南流,因此这一地区,历史上称为两河流域。
②条件:这里的河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的淤泥便成了更加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这里出现了早期人类文明。
(2)居住的人类:在新月沃地上曾经生活着苏美尔人、阿卡德人、腓尼基人和希伯来人。
2.两河流域的早期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的奴隶制小国,这些小国长期混战不休,致使两河流域时而统一,时而分裂,直到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古巴比伦王国才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3.古巴比伦王国
(1)古巴比伦建立: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上古文明的摇篮之一。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兴起。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集国家。
(2)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2)汉谟拉比法典:
①目的: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
②内容:法典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序言和结语宣扬王权神授,诅咒不服从法律的人。正文共282条,内容涉及诉讼、财产、债务、奴隶、婚姻、赔偿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③实质:维护奴隶主利益。是一部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私有财产,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
④意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风貌,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
4.新巴比伦:古巴比伦在公元前1595年灭亡,公元前6世纪初,兴起的新巴比伦强盛一时,威震西亚。
【古埃及文明】
1.古代埃及国家的建立
(1)地理条件:尼罗河两岸土地肥沃,加之这一地区有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有利的气候条件,于是依赖于农业的早期人类就在这里建立起国家。
(2)国家的出现和统一: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于古代埃及的产生和发展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因此,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
2.金字塔的建造
(1)古代埃及的国王(又称法老)是最大的奴隶主,他不仅生前统治别人,幻想死后也成为统治者。根据传说,只有保存好尸体,灵魂才有寄托的地方,才能复活,因此他们把尸体制成干尸(又叫木乃伊)并存放在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里面。金字塔的外形从四面望去,像汉字的“金”字,我们中国人称它为金字塔。
(2)在今天尼罗河下游有80多座金字塔,其中最大的是第四王朝国王胡夫的金字塔,塔的外观宏伟,内部结构复杂而又精密。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埃及奴隶主(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剥削、压迫奴隶的历史见证。
(3)至于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至今说法不一。
3.狮身人面像
它是古代埃及国王威严的象征,是胡夫之子哈佛拉金字塔旁的一座石像,石像的面部是按哈佛拉的相貌塑造的。1798年,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时,曾用大炮轰击狮身人面像,希望打开通往内部的人口,破坏了雕像的面部,鼻子崩落,眉目模糊,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笑容”,每当风沙弥漫,日影昏暗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朦胧的神秘感。
4.埃及的兴衰
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后,对外不断征服,疆土不断拓展。公元前15世纪,埃及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由于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和外族的侵入,200多年后,帝国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埃及终于被西亚的波斯所灭。
【古印度文明】
1.古印度发展:印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和恒河流域肥沃的土地孕育了古老的印度文明,雅利安人在这里建立的奴隶制国家。
2.种姓制度
(1)内容:是古印度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把古印度居民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牧、农、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从事低贱的职业。
(2)影响:种姓之间界限森严,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是印度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体现。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2024年特岗教师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