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笔试50道简答题(3)

来源:招教网时间:2023-02-14责任编辑:zjw1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小学22道

1.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物质基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以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为教育提供了不断丰富的教育内容、不断发展的教育手段。

(2)社会条件。一方面,统治者需要通过教育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专门人才和顺民;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倡导自己的主流意识。

(3)文化基础。文字的出现,为学校教育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人类社会日益积累和丰富的文化、文明成果提供了文化基础。

2.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学校教育制度。小学教育是基础。

(2)全民性。从广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从狭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3)义务性。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就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4)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小学教育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3.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4.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5.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6.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7. 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3)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

8.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4)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9. 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10. 简述影响教育制度的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11. 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有三个类型,双轨制、单轨制、Y型学制(或分支型学制)。

(1)双轨制:其主要实施国家是西欧。这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

(2)单轨制:单轨学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纳。

(3)Y型学制(或分支型学制):最早产生于苏联国家。

12.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①因材施教②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③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5)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13.简述教师成长途径和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14. 简述注意的种类。

注意种类产生条件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1)客观事物本生的特点: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的新异性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④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人的主体状态:①人对客观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期待②人们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1)加深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2)合理地组织有关活动;

(3)培养间接兴趣。间接兴趣使人们的活动更加持久;

(4)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抗干扰能力。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直接兴趣、熟练和系统化、个体的意志品质。

15. 简述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后效

(4)感觉的补偿作用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

16. 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

(1)知觉具有选择性

(2)知觉具有整体性

(3)知觉具有理解性

(4)知觉具有恒常性

17. 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与教育。

简述皮亚杰理论中7-12岁小学思维发展的特征。阶段年龄特 征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获得了客体的永恒性前运算阶段2~7岁“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没有守恒概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1)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守恒性)

(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

(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敢改变

(4)思维具有可逆性(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重要特征)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18. 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班杜拉总结了影响学习的三类因素:环境、个体和行为。

(2)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注意、保持、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3)班杜拉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4)学习的实质是观察学习。"

19. 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维果斯基强调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20. 简述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道德阶段(2~5岁):儿童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2)权威阶段(5~8岁):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3)可逆性阶段(9~11岁):儿童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

(4)公正阶段(11以后):儿童开始出现利他主义。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21. 简述如何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兴趣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22. 简述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调查研究法

(2)目标管理法

(3)榜样示范法

(4)情境感染法

(5)规范制约法

(6)舆论影响法

(7)心理疏导法

(8)行为训练法"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