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下半年教资考试(七年级下册语文)面试:《安塞腰鼓》试讲稿(上篇)

来源:招教网时间:2019-11-27责任编辑:ningshimeng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七年级下册语文《安塞腰鼓》试讲稿

师: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一首诗《黄河颂》吗?今天我们朗诵其中一节,请看(出示幻灯),应该记得我们学这首诗的时候进行了分角色朗诵,男生领诵是谁呀?

师:好,就是你,请起。

师生(分角色齐诵):

男领: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男合: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女合: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男合: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女合: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师:由此,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磅礴的气势。同样,在这古老的黄河流域,在这黄土高原,还有一种土生土长的、体现了生命与力量的独特的文艺方式,那就是——安塞腰鼓!(多媒体投影:课题“安塞腰鼓” )

师:我们先来欣赏几张画片,来感受一下安塞腰鼓表演时的情景。(出示四张图片)早读,我们已经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翻开课文,请问同学们读后感受如何?喜欢这篇文章吗?为什么?

生1:我觉得这篇课文写得很激情,有强烈的节奏感,让我身临其境。

师:很激情、有节奏感、身临其境,回答得真准确,还有没有呢?

生2:这篇课文用了大量的排比、反复,让我似乎感受到了“隆隆隆隆”的声音。

师:你听到了“隆隆隆隆的声音”,她的描述真是非常成功。有谁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疑问吗?

生3:“好一个安塞腰鼓”你觉得重复吗?

师:是不是啰嗦,我们说文字尽量精简不要罗嗦,在这篇文章里重复了几次?

生4:三次。

师:是不是啰嗦?

生5:不是,因为这里是用了反复,它使语言有了不一般的韵律,形成了一种回环的气势,所以可以很亲切的表现安塞腰鼓的节奏感。

师:回环的气势,表现了安塞腰鼓的节奏感。回答得很好,还有没有人补充?

生6:我觉得还起到了直接赞美的作用,

师:你觉得反复的出现,充分表达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

生7:我觉得这三个反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师:画龙点睛。刚才你提的这个问题,这几位同学给你回答得非常好。下面,我们继续问。

生8:文中提到“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是打不得安塞腰鼓”,为什么在哪儿就打不得腰鼓呢?”。

师:问得很好,这里写安塞腰鼓,干嘛要扯到多水的江南呢?是不是离题了?

生9:这里实写江南多水,没有空地打鼓。

师:是吗?是不是实写?多水就没有地方打鼓?我们的礼堂里一样可以打鼓呀?到底是什么意思?你看“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生10:经不起表演。

师:难道说江南的土地都是玻璃的吗?

生11:江南的水更多表现的是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的元素是粗犷,是生命力量的对比。

师:这种理解真是很完美。我就不说了,她说得比我说得好。还有没有疑问?

生12:在书上第124面第9段,我不明白“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这一句什么意思?

师:第9段,找到没有?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尤其是抒情散文,要善于联想、想象,我想问一下,你读到这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你想象到了什么?

生13:我想象到了古战场。

师:古战场,古战场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14:有些人在舞旗,有一些人在骑马。

师:给人的感觉是?

生15:很多人一拥而上。

师:很多人一拥而上,战死沙场,因此给我们感觉格外的——

生16:豪壮。

生17:激壮。

师:悲壮。因此我们在读这首诗的时候,应该产生丰富的联想。你看:“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这让我们产生了丰富的联想,产生的联想是非常的——

生18:豪壮、悲壮。

师:因此它借豪壮悲壮的古战场,给人丰富的联想,来写谁?

生(齐):安塞腰鼓。

师:这个时候安塞腰鼓给我们的感觉是——

生19:豪壮、悲壮。

师:这就是借一种形象突出另一种形象,便于我们的联想和想象。因此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不能仅读文字,要有丰富的——

生:(齐说)联想和想象。

师:才能品味出文章的——

生(部分说):韵味。

生20:我想问文章第12段,“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段话为什么这样写?

师:它写的作用是什么?有没有人来试着回答的。我想请没有举手的同学试着答一下。赵敏华。

生21:因为这一段用了排比的修辞,形容安塞腰鼓的豪迈、壮烈的情景。

师:豪迈、壮烈的情景。我还想问一下“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他们想挣脱什么、冲破什么、撞开什么?

生21 :他们想撞开那种寂寞的情景。

师:寂寞,黄土高原上给人感觉还有什么?

生22:贫困。

生23:压抑。

师:这些生龙活虎的后生们,他们要挣脱这一切的羁绊。

生24:我想问文章的后一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这句是什么意思?

师:我还不想请别人回答,我问你:在文章前面都写的什么内容?

生24:安塞腰鼓是壮烈的、豪壮的、火烈的。

师:在文章28、29、30段,这三段里有一个关键的词,请你们把它找出来。

生(部分):戛然而止。

师:再找。

生(大部分):寂静。

师:这28、29、30段整个给人的感觉是——

生(齐):寂静。

师:前面写的是豪壮的,突然变得寂静,“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一下子让我们感到了一种安静的气氛。听到了鸡啼,感到了安静,这叫什么写法?

生26:反衬。

师:怎么衬?以动写静。欣赏一个句子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一种是形式上,还有一种是——,“渺远的鸡啼”为什么不说狗叫呢?

生27:因为鸡啼代表的是黎明,而他们安塞腰鼓是要冲破旧社会的封建思想,贫苦,这样衬托了他们打完了腰鼓后心中的感觉。

师:黎明的到来,新的希望。答得很好。这从哪一个角度回答的呢?

生28:意境。

师:意境,内容。因此欣赏一句话一般从两个角度:一种是从意境,内容;一种是从写法。刚才说到“鸡啼”代表着黎明,给人以希望。写法上是——

生29:以动写静。

师: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沉寂下来的安静,迎接新的希望的到来。

(这是本文的第一个教学环节,老师意在创设一种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争论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师:通过这样的阅读,我们对文章有了更深的理解。同学们你们认为作者写安塞腰鼓想表达什么思想?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

生1:表达对黄土高原上生命、力量、活力的赞颂。

师:表达对生命、力量、活力的赞颂,在文中哪一段里可以看得出来?

生2:在第18段。“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耗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能释放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我觉得在这里可以感受出作者对农民生命力的赞扬。

师:请坐。在18段里,她觉得歌颂了生命的力量。

生3:赞颂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比如,我们的民族是豪放的。

师:你在哪一段里找到的?

生3:第12段: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第16段:“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索。”

师:我想问一句,这里体现的民族精神是什么?

生3:坚毅不屈、蓬勃向上、积极进取、而且集聚着生命力。

师:回答得很好,请坐。

生4:还表现了安塞腰鼓独特的美、阳刚的美。是在第7自然段: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师:还有紧接的句子,“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里歌颂了安塞腰鼓独特的——

生5:美

师:这叫做我们中国特有的外国没有的——民间艺术。歌颂了黄土高原上这种特有的民族艺术。

生6:我想赞颂了对生命奔腾的感情,表达了他们要挣脱、冲破、撞开那种黄土高原的困倦寂寞。

师:好像和第一个一样,表达对生命的渴望,对力量的表现。记得刚才在质疑的时候,有位同学提到第19段,在歌颂谁呀?

生7:黄土高原。

师:要记住黄土高原是生育了安塞腰鼓这种艺术的沃土,所以作者也深情地赞颂了黄土高原。尽管它贫瘠、落后,但是却孕育了这么奇丽的艺术之花。这篇课文表达的意思先暂时理解到这,每一个人的理解都有它的合理之处,但后我们要概括起来看一看,哪一个理解更能总括全文。整篇文章让你感受到的更多地是哪一种理解?这篇文章既然写得这么深奥,写得这么好,我们一起朗诵一遍。

生(齐读全文):

(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一一板书:)

2019下半年教资考试(七年级下册语文)面试:《安塞腰鼓》试讲稿(下篇)

 


2024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手机登录确认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